摘取 要: 经济发展方式是政府和企业联合要求的,政府的起到是指导、诱导与监督,实施者是企业,而企业的发展转型则基于其对要素禀赋特征和利润前景的考虑到。构建发展方式改变并非易事,因为经济发展方式的构成与一国经济所处的特定环境和发展阶段有关,当前,不应增强应用于新技术和提升管理水平,原创型的科学知识创意可大力提倡但不能成全。
关键词: 改革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企业发展,新技术 ; 1979年至2007年,中国年平均实际GDP增长率近10%;人均GDP从1980年的173美元减少到2007年的2000美元左右,快速增长10多倍。回应结果人们失望,但对于获得这一结果的过程却有诸多议论,其中之一是发展方式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问题。
仅有要素生产率不低 国内学者将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概括为“领先于战略”、“低价工业化模式”、“过度工业化”、“低价竞争模式”等,指出发展主要靠要素累积推展,技术变革较低,发展的可持续性劣,潜台词是中国经济发展要回头提升技术变革之路。但如何改变发展方式并非易事,因为经济发展方式的构成与一国经济所处的特定环境和发展阶段涉及,不有可能瓦解该客观基础去人为结构新的发展方式。 笔者指出,从一国经济茁壮的长年历史看,人均产量快速增长分成两个阶段。
在人均资本存量正处于较低水平的阶段,随着人均资本的减少,人均产值呈圆形加快快速增长之势,具备规模收益递减的特征。中国将近几十年的高速快速增长合乎这一规律,所以低投放是对的,它是使中国很快瓦解贫穷的最差自由选择。
但要注意到,快速增长路径还有后半段,当人均资本存量超过某一水平时,资本存量的更进一步减少,人均生产量将在跨过该水平后呈圆形递增的快速增长趋势,即规模收益递增,这时再行增大资源投放,效果不会很差,最后使快速增长不可持续。中国目前应当抵达了该水平,因为确实意义上的没资本的潜在劳动力基本消失了。好在我们并非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技术变革使经济能持续增长。经济学家一般来说把全要素生产率(或称之为总和要素生产率,TFP)提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为取决于技术变革的标准,如果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放的总量不变而生产量水平减少,则解释仅有要素生产率提升了。
中国目前TFP水平不低,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就是要增加要素投放,提升TFP水平。 自主创新市场需求仍较较少 上面辩论的是生产问题,经济过程还包括市场需求和生产两个环节,而且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日益密切,市场需求建构供给的力量大大增强,这就拒绝分析经济发展不应还包括整个商品链,从产品的最初投放到最后消费。 现实指出,某些企业通过掌控商品流通环节,从而对某些产品的生产起决定性起到。过去的几十年间,在通讯和交通运输等条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中间商即大型零售商以及贴牌销售商(本文将它们叫作“大买家”)开始南北前台。
这些大买家归属于技术性的企业而非生产企业,没工厂,它们只负责管理设计和(或)市场方面的工作,不生产自己的品牌商品,它们依赖的是一个简单的销售网络,生产企业根据其市场需求指令展开生产。大买家的生财之道早已不是依赖规模、数量和先进设备技术,而是靠高附加值的研究、设计、销售、市场推广和金融服务的综合。
中国1978年以后的工业化和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主要来自“大买家”订单的外向分包业务。该格局对我国工业发展获取了有利条件,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量企业转入了国际性的销售渠道,企业需要大量投放销售和创意成本,利用国际贸易不断扩大了商品的需求量,从而承托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这种发展方式隐蔽的不良后果是企业技术变革压力小,自主创新市场需求较少,企业存活的命运掌控在别人手上。
要挣脱掌控,必须企业有相当规模与实力。 必须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纵观英、法、德、美、日等繁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其经济发展方式经历了从工业革命早期的粗放型至当今后工业时代集约型的改变:原始积累的经济发展阶段约为1760-1860年,主要倚赖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发展方式为资本投放驱动型;1910-1970年为现代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方式为管理创意和技术应用于带给的产品多样性;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科学知识与创意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方式为科学知识创意带给的生产效率提升。
中国目前若与西方发达国家比不应是1980年以前的阶段。所以,发展方式不应增强应用于新技术与提升管理水平,原创型的科学知识创意可倡导但不能成全。
以上结论可从企业层面看见依据。因为企业的技术自由选择要基于要素禀赋特征和利润前景的考虑到。对于天秤座国家企业的技术变革而言,大体有三个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是仿效阶段,某些企业看见了市场上热卖产品与可取得的技术,利用设备改版等手段来生产新产品;第二阶段是数量扩展阶段,大量企业通过仿效来生产、新的企业转入慢,最后造成企业平均值盈利能力上升。
在这一阶段,如果预示着大量对外出口和批量生产(销售)网络的转入,则企业尚能能保持一定时间,并能通过不断扩大产量和品种取得竞争优势,但要更进一步发展则空间较小;第三阶段是质量改良阶段,特征是大大的创意、陈旧企业的解散、TFP快速增长较慢,企业应用的是品牌战略和产品质量证书。中国企业的技术变革因受到生产和市场需求的两面断裂而受到了一定诱导,于是以处在有利的第二阶段,而且向第三阶段的切换容易,如人才、规模、管理水平等都跟上。
我们不应看见,经济发展方式是政府、企业联合要求的,政府的起到是指导、诱导与监督,实施者则是企业。由上面的辩论由此可知,构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的关键:一是政府不应逐步避免价格变形和竞争障碍,使市场功能更为完备,从而使各类企业有平等竞争的环境和合理的利润空间,增进企业大大地吸取新技术,减少投放;二是政府有奖惩政策来诱导企业展开创意,如强迫标准、税收、金融反对与容许、政府订购、宣传等,使企业有动力也有压力;三是政府与企业不应合力在创建生产与服务标准上有所作为,只有攻占了这一制高点,企业的创意与发展才有扎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6T体育官网-www.cbdoilglobal.com